建标〔2016〕133号各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城乡建设委、规划建设委)、审计局,广德、宿松县建设局、审计局:为规范国有资金投资建设项目中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执业行为,提高咨询质量,督促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更好的履行职责,依据《安徽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条例》、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审计工作意见》(皖政〔2015〕34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审计厅关于加强国有资金 投资建筑工程项目监管意见的通知》(皖政办秘〔2016〕75号),现就加强国有资金投资建设项目中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监管提出以下意见: 一、规范造价咨询企业选择国有资金投资建设项目中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选择,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依法通过公开招标、政府采购等方式,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 询企业提供造价咨询服务,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和主管部门,以及各级审计机关应参照《安徽省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合同(示范文本)》(WF-2014-05), 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签订书面委托合同,明确咨询服务的内容、范围、双方的义务、权利、责任、服务周期、服务酬金、支付方式及成果文件表现形式等要求,造价 咨询服务费用应体现优质优价原则,且不得低于成本。 二、加强造价咨询企业信用管理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应向国有资金投资建设项目所在地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和工程造价专业...
发布时间:
2017
-
09
-
23
浏览次数:86
中国网9月12日讯 (记者 何珊) 9月12日,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者代表来到郑州市以西约30公里的孤柏嘴参观中线的“咽喉”──穿黄工程。从高空俯瞰,穿黄工程雄伟壮观,两条平行布置的隧洞目前过水流量为118.7立方米每秒。这个集中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者高度智慧的工程,正源源不断地将南水从黄河底下安全输送到北岸。中线穿黄工程全长19.3公里,设计流量为265立方米每秒,主要建筑物包括南岸明渠、退水建筑物、过河建筑物、北岸明渠及交叉建筑物等。穿黄隧洞为双线有压隧洞,单个隧洞长4250米,内径7米。面对黄河河床游荡、河槽深度冲淤、复杂地质条件、砂土地震液化、软土震陷、隧洞渗漏、围土稳定、大型超深竖井、长距离盾构隧洞施工以及输水安全与长期运用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穿黄工程集中了当时国内盾构和隧洞施工能力最强的四家央企施工单位,强强联合,组成两大联营体,分别承担上下游隧洞的施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参建各方先后攻克了北岸竖井施工、盾构机始发、隧洞盾构掘进、带压进舱更换刀具和修复刀盘等一系列难题,创造了76.6米深的井壁地连墙施工和单头一次性掘进3450米精确贯通等多项国内记录。2010年6月22日和9月23日,上、下游两条隧洞盾构掘进分别贯通。作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复杂地质条件下穿黄隧洞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开创了我国的数个第一:第一次采用大直径隧洞穿越黄河,第一次在我国水利史采用泥水平...
发布时间:
2017
-
09
-
13
浏览次数:87
本报讯江西宜春市政协近日组织调研组赴高安、万载两地,就“宜商回归工程”重头戏的宜商返乡创业、才子返乡创新这一“双返双创”活动开展实地调研。委员们建议:加强统筹谋划,出台优惠政策,搭建回归平台;优化创业环境,建立考评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及时调整优化政策条款,细化实化支持措施;帮助返乡企业解决发展遇到的难题,形成共同支持宜商回乡创业的浓厚氛围。
发布时间:
2017
-
09
-
13
浏览次数:69
2014年1月14日,《保障性住房厨房标准化设计和部品体系集成》书稿启动会议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举行。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文林峰副主任,北京、深圳、江苏、济南等地住宅产业化管理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以及方太、万家乐、博洛尼等十余家业内知名企业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保障性住房厨房标准化设计和部品体系集成》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保障性住房产业化系列丛书的第四本。本次书稿启动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听取各方意见,完善书稿框架,明确分工,加快推进编写工作。 文林峰副主任首先介绍了编写书稿的背景与意义,指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和主要内容,应抓住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住宅产业化,全面提升住房质量,实现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环保。住宅产业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建造方式产业化”与“内装产业化”都是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厨房的标准化设计和部品体系集成正是“内装产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集中体现了住宅产业化的标准化、模数化、通用化、装配化、土建装修一体化特点。 文林峰副主任对与会专家、学者对书稿编写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希望这支由住宅产业化管理者、专家学者、一线产品研发人员等组成的研究团队,能够高质量地完成一本经得起行业专家检验,经得住行业应用检验,真...
发布时间:
2017
-
09
-
13
浏览次数:60
本报讯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日前透露消息,为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2014年起内蒙古新建建筑都要采用集中供热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供热。 据介绍,今年内蒙古将加快热力管网建设,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工程,通过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替代加快淘汰供暖燃煤小锅炉,预计2015年前所有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茶浴炉,难以代替的分散小锅炉必须改用清洁能源。按照相关规划,内蒙古正大力推广绿色建筑,保障性住房、政府投资项目及大型公共建筑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要求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推广使用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技术。目前,内蒙古正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程,今后两年每年完成节能改造1000万平方米的既有居住建筑,到2017年全区80%具有改造价值的既有建筑完成节能改造。
发布时间:
2017
-
09
-
13
浏览次数:72